抛砖引玉啊,肖泽颖这本书,好想不谋而合的和习总书记提到的高峰吻合了,实际上好像她倒并不是,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个高峰之后,至少在三年前他就跟我探讨过这个问题,到我们文联来采访几位文化界的人士的时候,当时实际上我们的话题中就谈到,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评价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那句话,后来,总书记在大会堂开座谈会,后来在通版通报全文讲话里新闻报道里,“恩格斯说的,这是需要巨人和产生巨人的时代,”当时记得我和肖泽颖探讨这么一个,我们整天都在谈我们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文化时代。如果我们没有巨人的出现和大师的出现,没有经典力作的出现,那么就无从谈到文化大发展繁荣。那么当代中国文化的文艺的天空中就会像慢慢夜空中没有闪烁的繁星。不仅毫无璀璨,夺目,甚至还会黯然失色。所以呢,也就是从三年前那会,她就在着手这个工作,希望在我们当代中国文化的天空中找出一片星光。让这片星光灿烂,照亮我们当代文化的天空吧。
所以呢,三年之后呢,这本书终于出版了,我觉得像刚才几位老师像何主席,张局长,都谈到了,我觉得这个大师巨人,他对一个时代来讲,可能不仅是一位两位,应该是群星灿烂。才能把天空照亮。所以这本书出版,我觉得特别觉得欣慰和可贺。可以说当代我们图书市场这类采访笔记,名人传记,一些采访手稿,可以说很多,同时也可以说很烂。大部分都是那种碎片化的,跳跃化的,甚至迷糊化的一种叙事。缺少这种有深度有思想的有文化的这样一种妙趣横生的这样一种故事。
所以,肖泽颖这本书我觉得还是把很多看似平常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有些是看似平常的人物,经过她的妙笔生花,可以说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厚重的浓烈的味道。因为肖泽颖她现在的身份是媒体人,是记者,实际上她的骨子里是一个作家。因为她是毕业于我们中国三大名校之一的人民大学,在学校的时候就出版过文集和长篇小说,就我知道我读过,刚才何主席说那么小的年纪已经有两部长篇的小说已经出版了。所以说,我觉得她骨子里还是一个作家。所以从作家到媒体人,写这种东西,我觉得更有深刻的这种作家的笔触。我觉得从我们传统的中国的文人来说,就我所了解的知道的,或者说我认知的,应该有两种这种文人的写风格和模式。一种是李白的这种天马行空的张扬个性。还有一种,就是像司马迁的尊重史实不急不慢的,一丝不苟的,我觉得肖泽颖兼容了李白和司马迁的这种风格吧。既有李白的这种文采,又有司马迁的这种文笔,写出了这样一个《仰望高峰》这样一个一系列的这种文化名人这样以访谈形式的这样一个作品,同时呢,她还有一个特点,因为我是搞遗产的,就是在国际上流行的,就是一种口述史的形式。这种以这个不同角色的,不同岗位,不同地位的,不同视角的人,来共同述说同一个对像,这样就更客观,更真实,更完整,更便于后人去真正的理解一个人一个时代在历史阶段这样一个地位,另外呢我知道,她为了完成这本书,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作业,搜了很多资料性的信息,因为她本身也是搞媒体的,也有这方面的优势,这个在掌握了第一手大量的资料之后,以一种文化的视角,以一种时代的情怀,发现现在人们经常说的,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地方。把这些人物放在一个大逻辑中心,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中,把一个个人,在这样一个个时代背景中鲜活的写出来,可以说,写出来个性情操,也写出了精神风骨。做到了见人见事见物,也见思想。我觉得写这类东西呢,可能最怕人说的就是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力度没有深度,没有厚度,甚至也没有人性的这种温度。就会很容易写成一些平庸的琐事。甚至是一些鸡零狗碎的垃圾,而这个要有思想来源一个作者的是一种挖掘,同时还有赖于作者这样一种学养和思想的深度。可以说小肖是一种深刻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故事,巧妙的融学术性和文学性和艺术性,可读性,趣味性,甚至趣味性为一体,因为我觉得说到名人大师,实际上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高级有趣,还有一种高级无趣。像科学家或者我们这个也有,就是比较深沉比较阳春白雪,所以我觉得,特别是这类人,怎么给他表现出来呢,有着很大的难度,肖泽颖通过巧妙的设问,机智的问答,可以说呢,用笔尖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就想到前一段看到一个回忆录,汪曾祺当时他去请教沈从文,问沈先生怎么使这个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当时怎么把书写的更好。当时沈从文先生就给他说了五个字,说贴着人物写。后来汪曾祺觉得不解渴,感觉不过瘾,可能沈先生比较忙,后来他过了一段时间,又专门抽出一点时间在沈先生空暇的时候,专门去再问,后来沈先生还是给他说了这五个字,就贴着人物写,后来我看汪曾祺,他就体会到了,后来他就真正理解了这五个字,后来觉得这五个字特别的重要。所以对他写作的一生大有裨益。他的体会,就是贴着人物写,就是要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情感,人物的心灵,才能把人物写的有血有肉。才能呼之欲出,才能活灵活现。所以我觉得,这个小肖呢,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按照这种精神去贴着人物写。我们经常说大人物大事件,小切口,写这个小人物,小事件,要有大情怀,我觉得她这本书,可以说是既有这种小切口,又有这种大的情怀,因为我觉得文化人还有一个特点,当然我们文化人中不乏这种中国文化脊梁的人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人都是古人所说的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样一种高尚的,就是那样一种比较崇高的情怀。还有很多文人实际上更不在于他的伟大的意义。而是一种极大的意思。就是像陶渊明那个诗所说的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一种文人的一种智慧和情趣,这句话不是豪言壮语,但是千百年来,作为很多的文人,乐此不疲,引以为自慰。我觉得如果不懂得中国文人的这种情怀,情趣,这样一种意思,就很难读懂小肖在书中所写的文人身上的那样一种没有缘由的这种欢乐和开心。无缘无故的那样一种好玩。所以正是他写出了这些文人所写的这样一种情趣和意思。所以也使这本书具有了很大的可读性。也有吸引读者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和可读性,并不是站在一种娱乐的消遣一种立场上,而是以一种打动人的心灵的力量。一种使人阅读之后,能够在读者的心灵之处产生的一种荡涤。也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说的那种正能量。我觉得她的写作的最可贵之处也在于能够准确精彩的抓住这些文人的情趣和意趣。将这种文人的人生,事件,经历,心理能够讲出来。从而能够吸引读者,读后能够萦怀回味。在这些人物的抱负、人格事件、经历、命运引发联想。启迪心智。洞悉美德和卑劣。阐发人性的灵与爱。揭示出理想和信念,读出庄严,读出情感,读出一种生动,假如没有对人生的深厚的理解。没有对生活的深厚的积累,文化艺术这样一种深厚的一种参悟,很难做到这一点。虽然小肖写的这本书都是高峰,我们姑且把他认为高峰。但是我觉得呢,但是我觉得呢,小肖的写作可以说也是一个写作的高手,也是一个值得往高峰走向高峰这么一个作家记者吧。(罗杨在《仰望高峰》研讨会上发言)
罗杨,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