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超哥给我寄来的这本书,除了感谢就是想念,手不释卷的又读了一遍,书中塑造的厚德形象其实就是超哥本人,逆路中的故事也是他职场经历点点滴滴的真实回顾,真实的描述了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民企高管和雇主老板之间一段奋进但悲凉的工作历程。说心里话我个人更喜欢天涯上超哥发表的“毛片”,虽然原帖的框架组织和语言的词藻修饰没有勘定成本的《逆路》那么精致,但是我总感觉那时更真实,更诙谐,再加上网友的回复或鼓励、或旁白、或指责,跟个帖子好像跟一群人在交流,真的很回忆当时追贴的感觉。
《逆路》新书发布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超哥能把厚德的形象塑造的这么丰满,并不是因为他多么的能写,而是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他生活与工作的真实回顾。厚德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首先是天资聪颖,努力学习半年就能考上中专,仅凭这点就让同学们羡慕不已。不在一个时代的人不理解那个年代考中专的难度(我的学长复习五个初三就为考中专,结果还没考上),其次有自己想法,知道每个阶段该做什么,虽然厚德在中专混了三年,但是对毕业实习却把握得非常好,十五六岁的年龄就能把实习科室的方方面面照顾得那么好,在待人接物上的出色能力在实习业绩上是锋芒初现。第三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且有为自己的目标放弃一切的决绝。从多少人羡慕的国企后备干部到辞职考研的决定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第四:把个人爱好和发展结合起来。厚德没有被世界500强处长的耀眼光环蒙住了双眼,当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些数字,货场,仓库时,依然决然的放弃了这份别人艳羡的工作。再到广告公司,虽然很清闲,但是厚德没这么想,没有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去工作,而是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以骑驴找马的心态在寻找新的起点。这几份工作变化在逆路的戏份并不大,反而我认为这个阶段才是逆路最好的解释,最完美的铺垫。现在的社会只要不是过于懒惰,生存不难,但要想生活出自己却不容易,特别是在大公司里,想有所作为,出人头地不容易,但是自甘平庸,随大流混日子却不难。很多年轻人抱怨工作后的枯燥与平淡把自己磨砺的棱角尽失,目标飘渺。其实通过厚德这个阶段的工作证明,改变我们的不是工作,也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热情的自我淡化或奋斗目标的自我放弃。国企也好,外企也罢只不过都是舞台而已,自己不想提高演戏的技能、激发演戏的热情,再大的舞台也是枉然。
《逆路》图书
与黄总的合作是作者在逆路中戏份最多的一部分,介绍了与厚德与黄总的认识,约见,合作到最后分道扬镳,厚德对黄总的态度有好奇,好感,不理解,愤怒以至于后来的厌恶。厚德与黄总的关系变化揭示了职业经理人与雇主老板之间的微妙关系,值得在民企工作的高管或职业经理人细细思索,由于我个人未达到那样的职业高度,在企业还不处于决策层,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深度还不够深刻。但是有几点自己的看法。“道不同不相为谋”厚德的为人处世,性格特点和黄总是截然相反的,又不能相互影响或改变,因此最后分道扬镳是必然的事。厚德圆满的完成了处理公司罚款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资源整合,关系利用以及临场发挥,使得以最低的代价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包括黄总在内的管理层的认可,接着在后来的工作中大放异彩,门厂经销商大会的筹备,试点市场问题的圆满解决,安全事故的妥善处理,再到攀附R集团项目合作的无果而终。这一阶段,主人公厚德的工作是可圈可点的,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如同书中说得那样,求大同,存小异吧。直到上市不报希望后,又找到院士合作新项目,并且能够最终实现合作,应该说公司管理层的决策眼光和实施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我始终迷惑的是,通过一系列赛事情,厚德与黄总的嫌隙一直没有改善,而且在逐渐加剧。黄总把厚德的洒脱当作贪杯与不羁,把圆滑与变通理解为不忠诚,把住高档宾馆,必要的应酬当作了肆意挥霍。其实这个时间厚德应该想,既然双方都改变不了,工作的结果与来的预期也相差甚远,就不如离开了,是什么原因让厚德选择继续留下来呢?公司股份?新项目的热情?。我个人认为这段时间是厚德与黄总搭档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段,后面和院士合作项目的失败只是裂痕延续的一个结果而已。这段期间厚德的职场经历值得我去研究学习,对于在民企工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1:新入职或进入一个新环境,处理好酒、色、财、气,对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另外职业选择以什么为基础:升值,升职等,看你追求什么在乎什么,如何选择适应自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如何应对职场中的帮派、站队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能达到厚德这样本色不变,变通处理是比较难的一个高度。3:怎样透过语言看领导期望的本质,避免简单做一个传话筒或机器人,除了有干货之外,还要有换位思考的理念,人性的把握等比较深层次的问题,避免用自己的眼光,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厚德能达到这样令人叹服的高度除了自己的用心与努力外,与实习与丰富的工作经历也是分不开的。4:自我角色的定位与方向的选择。书中略显悲剧的故事色彩让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故事中如果厚德与黄总的角色互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最起码要比真实的好,书中的黄总做一位执行总经理是称职的,但是在资源整合,关系利用,人员激励,人情世故上都不如厚德那么游刃有余。企业也是舞台,舞台上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唱好这出戏。5:成功没有偶然的,必须依赖不懈的努力和用心的付出。厚德能够顺利摆平所遇到的问题,除了世故变通,察言观色,出色的临场发挥外,与他细致而用心的前期准备是分不开的。对我的启发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我们没有达到别人的高度,最大的可能是我们付出的努力配不上这个高度。只有经历最艰苦的努力,才配得上拥有最长久的幸福。
书中塑造的人物因为真实显得特别圆润饱满,厚德,黄总,老殷,门厂李总,王院士等等,一个个栩栩如生,情态饱满。我钦佩书中的厚德,也就是超哥本人,我与超哥的相识非常偶然,火车上的偶然相识,让我对他的印象久久不能抹去,这种亲和力与感染力让你感觉如沐春风,事实情况也是这样,超哥豪爽大方,晚饭拉上我去火车的餐车上点了四个菜,我们俩喝了六七瓶啤酒,我平时就一瓶啤酒,那天也喝了两三瓶,与超哥的初次相识也成了我出差途中最美好的回忆。书中的厚德与现实中的超哥在我的脑海中高度吻合,让我时常想起。黄总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类人,有头脑,有知识,创业算是成功但又非常自我,不近人情的一类人。这种人敏感,多疑,控制欲强,不轻信别人,不懂人情事故,但是这类人做事的目标非常明确,所以有时会忽视长远利益。我比较敬慕王院士,学术型的知识分子,谨言慎行,和善亲切,胸怀宽广,由于合作对象选择的错误导致自己费尽心血的科研项目夭折而亡。
企业的兼并重组,是商战中永远说不完的一个话题,有并购重组后浴火重生的,有并购重组后更趋没落的。其实水浒的故事情节,从王伦到晁盖到宋江,很类似于企业的兼并重组,宋江一个刀笔小吏却处理的相对圆满,他考虑的相对周全,方方面面的利益都有考虑和照顾,把聚义厅该忠义堂,重塑企业文化。我认为现代企业的兼并重组中授权与机制比较重要,我了解一上市企业兼并重组同行鲜有失败的例子,大家提到这个话题时,饭桌上一被兼并的公司副总是这样回答我们疑问的。新董事长就做了两件事:首先和原老总谈话,想继续当老总的话自己筹资一百万放在公司财务,如果新一年底不能达到预定目标,老总走人并拿走你原来放的一百万。达到目标后,原来放的一百万变成两百万拿回家,重组后公司的财务难题董事会解决,管理组织机构你说了算。原老总不傻继续留任,并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接着董事长做了第二件事开全体会议,话虽然简单,但重点很明确,中层以上管理层绩效工资涨50%,员工工资上涨300元/月。结果当年目标翻番完成,我感觉这与信任,授权,机制是分不开的。当年的门厂如果能采纳厚德的建议。采用有效的授权和合理的激励机制,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书中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的话题很多,不能够一一表达。读一本好书,像与一位高人做心灵的沟通,很享受这种感觉,很庆幸能认识超哥本人。借用别人一段话算我个小结吧
你的思维,决定了你行走的方向;你的胆识,决定了你行走的途径;你的能力,决定了你行走的速度;你的毅力,决定了你行走的时间;你的志向,决定了你能走到多远;你的意志决定了你能攀到多高;你的智慧,决定了你能创造多少价值;你的胸襟,决定了你能看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