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雾霾的赛跑,是一场经济与生活方式转型的赛跑——2015年两会前夕,柴静发布《穹顶之下》报告指出,汽车已经成为城市拥堵和污染的罪魁祸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珂认为,发展汽车共享经济是最现实的解决之道。
汽车曾经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但今天,行驶在北京街道上的600万辆机动车,已经成为潜伏在人们身边的温柔杀手 ——柴静的报告显示,机动车尾气已经北京本地最大的空气污染源。
膨胀的私家车还带来了城市的癌症——拥堵。每天高峰时段,北京有34%的车在路上堵着,六环以内每小时PM2.5的排放量达到1吨。
改变这一切的关键在共享经济。公共交通本质上就是最常见的共享经济。占用同样多道路资源、排放量相等的公交车,会比私家车能带来数倍的运输能力,地铁同样如此。正是基于此,北京市把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作为治理拥堵的最关键的指标。以2014年为例,北京市增加了20万辆机动车,但拥堵比例与上年持平,因为公交出行比例增加了2个百分点至4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环境资源法教研室主任周珂建议,要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状况,可以试行国外的“汽车共享”方法。
共享经济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减少浪费,节省资源。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发现,拼车服务能够减少 55% 的交通拥堵。统计显示,一辆充分发挥效用的“共享汽车”大约可替代4辆-10辆私家车,相当于每位顾客人均减少30%-45%的驾驶公里数。数据表明,“汽车共享”模式让德国不来梅市每年减少了16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滴滴公司副总裁朱平豆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原则下,所有的资源都是社 会的,企业甚至家庭都已经不再需要自己配备车辆,在出行时选择滴滴专车、滴滴打车和滴滴企业出行服务将更加便利,在2015年,滴滴可以让中国利用企业车辆和私家车上班的人减少20%以上,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一直以来,滴滴这家中国公司将共享经济理念带入中国城市出行的探索者。
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在2014年的爆发式增长,有效减少了城市的“碳足迹”。2013年数据显示,北京出租车的空驶率为40%左右,清华大学的《打车软件经济与社 会影响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安装了滴滴打车软件后,90.3%的司机降低了空驶率,其中41.2%的司机认为每月空驶率下降10-30%,3.9%的司机认为每月空驶率下降30%以上。如果全国所有的出租车都能提高20%,可以减少碳排放量超过1000万吨,相当于10亿颗树的生态补偿效果。
人性中渴望享受、贪图舒适的一面成了下一个减排“天花板”——受制于公交、地铁和出租车的公共交通属性,无法满足许多商务需求和追求舒适的人士需要,他们倾向于选择私家车出行。而共享经济同样成为打破这块“天花板”的关键钥匙——2014年下半年开始,滴滴、快的等相继推出的“专车”服务,把更私密、更舒适的高端车型、高端服务带入了城市出行。专车出行普及率的每一次提高,都意味着占用道路、车位资源的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更畅通的路况和更少的空气污染。
滴滴等公司还在继续延伸“共享经济”的触角——滴滴在年初宣布推出企业出行服务,为中国城市庞大低效的企事业机关公车提供了解决方案;而更多智能公交调度、智能物流……带来了共享经济的更大想象空间。随着中国对拼车等方式打开管理闸门,现有车辆的运力将成倍增加,却并不减低出行的舒适性。适应人性的改变,将让共享经济成为人类与雾霾作战中的最佳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