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奢侈”二字毁了谁的声誉
2015-02-03 09:45:41   来源:中国杭州网-杭州时报综合   评论:0 点击:

 

 

  “奢侈品”这个名称最早是谁定下的已经无法而知了,但若说是译者的翻译结果,我更愿意相信是其在汉语中遍寻后而不得已为之的选择。毕竟较之“produit de luxe”的原意,可以说一个翻译毁了一种观念也毫不为过。

  目前公认的说法是奢侈品起源于法国路易十四时期,那法语的“luxe”出自拉丁文“luxus”,其中包含了“丰盛”“精致”“光芒”的意思,甚至还可衍生到略带神话色彩的超能力与创造性。然则反观“奢侈”二字,出于《国语·晋语》:“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 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个善意的词。

  所以,从名称之别不难看出如今在对待奢侈品的态度上东西方价值观差异化存在的诱因,有“奢侈”这个帽子扣在头上,买奢侈品的人都成了有钱花不完的豪主,工薪阶层也一副“与我无关反正买不起”的态度。

  有时跟非本行的朋友吃饭,会遇到些语带鄙夷的人,认为这个工作就是浮华的泡沫来满足彼此的虚荣。他们问我既然一条一百块的牛仔裤可以穿两年,那花费数千元的理由是什么,又不会变得更暖和些。殊不知奢侈品(我们暂且保留这个名称)的定义是“并非人们生存与发展必需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这条数千元的牛仔裤买来就不是为了你保暖遮羞用的。还有人连询问都顾不上,只是撂下一句“就算我有钱了也不会花十万块去买一个包”试图把自己与浮夸撇清关系。可当你义愤填膺地在毫无了解的前提下,就用奢侈二字概括所有奢侈品的购买者乃至整个行业存在的意义,那这种臆断本身也没有清廉到哪里去。

  作为奢侈品文化的发源地,法国人所强调的是一种“art de vivre (生活艺术)”,这个概念绝不仅拘泥于多少钱这么简单,而是一份情趣、一种选择、一类价值观。当我的生活不再为温饱所困扰,甚至有所盈余时,我便希望自己穿的衣服是量身定制的,桌上的碗碟是不会重样的,在外旅行住的酒店能有我日常喝的那款茶,今后留给子孙的遗产中有一块不会偏时的表。不是所有家产万贯者都会去买个鳄鱼皮的Birkin,但也有的是中产阶级愿意购置一整套爱马仕的瓷器。愿意或不愿意都是个人的决定,不要用你的不愿意来把我的愿意变成不合理。

Dior香水瓶手工制作展示

  在今天精神文明还远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的中国,一方面有众人大肆购买奢侈品单纯为了证明自己的财富,一方面又有人用勤俭大爱的道德观来绑架公众认知。骂前者的文章不胜枚举,但后者对于“奢侈品”的简单理解同样是对事实不可忽视的污蔑。

  曾有次逛街,同行人拿起一件某品牌的蕾丝吊带衫,翻翻价格惊呼“这几片破布要这么贵,谁有病会买”。说这话的人不曾知晓法式提花和英式诺丁汉织机的区别,也不会考虑化溶蕾丝和编织蕾丝谁用的技巧更难耗时更久,只是凭借眼前所看就定论“不值,买的人都是有钱没处花”。

  我在法国ESSEC商学院进修奢侈品管理之际,参加了LVMH集团资助的一个培训项目。除了从业人员对各个领域和品牌的深入讲座之外,更是有幸能够一睹几家颇具声望的手工作坊与生产车间。能够在第一线进行制作的匠人少则做了三五年学徒,多则数十年实战经验,一针一线尚要个把星期来完成一条裙子的打样,等到成品出炉,这条裙子绝不仅仅是用来穿而已,更多的是对手工艺的传承和对人工智慧的尊重,是一件充满附加价值的可穿的艺术品。在皮革制品车间,负责人讲解到他们的选皮严格到连蚊子叮过的部分都不可使用,以防染料透色或渗水等问题。而顶级香槟Krug为了我们一节品赏课,特意将他们品牌专用的酒杯也一同运送到了学校,因为“每一次品尝Krug,都应该是它最令人愉悦的味道”。

  巴黎顶级刺绣工坊L'Ecole Lesage负责Chanel/Dior/Valentino等品牌高定制品

在Berluti位于巴黎左岸的店铺可以看到工匠演示独家的反复退染技术

Krug为能最好体现自家酒香而特别研制的笛形香槟杯

  今日中国用廉价劳动力征服了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但当技术越来越纯熟、覆盖领域越来越广、目标也越来越高精尖的今日,我们对人的尊重始终不见好转,对成品价值的衡量简单粗暴的等同于原材料价值的叠加。国贸或恒隆的品牌店你能听到说一片破布怎么值这么多钱,乡镇街边的饭馆你同样可以看到有人嘟囔一碗面的价钱他都可以扛半袋子面粉回家。

  这种对人的手工和智慧的忽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今天传统技艺无人传承,创新理念不见发展的尴尬局面。在大篇幅批判各品牌在中国大肆扩张产品泛滥的媒体报道中,不曾见到有人提及Louis Vuitton创始人在第一次工业革 命契机下最先发明的平盖旅行箱与防水帆布物料,Christian Dior先生用长款褶裙设计促进了法国二战后女性的自信恢复与欧洲地区布料业的迅速发展;在居高临下谈论国人崇洋媚外哄抢限量品的字里行间,也寻不着媒体对我们自己文化中稀有的绣瓷丝茶的宣扬。不想着如何让我们的好东西更为世人所知,也不试图去学习他人的东西为什么好,而是单纯鄙夷国人买好东西的行为,为了加剧隔阂而制造矛盾。的确,消费者中有不明白品牌背景一味炫富者,但就像爱喝咖啡者中有说不出咖啡产地的,爱吃玉米者中有以为玉米长在地底的,有能力者该做的是让消费者吃得更明白喝得更清楚买得更合适,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不让别人吃吃喝喝买买买。

  回过头来讲,因为“奢侈”二字与中国文化及语言习俗上千丝万缕的负面联系,似乎奢侈品是很难洗白重生了。无知土豪式的抢购行为总被批驳得体无完肤,品牌们办个展览也会被吐槽是文化侵略,但我认为相较这些,那不明所以的自视清高也是没有好到哪里去。每个行业的存在势必有它对于这个社 会的意义,可能是普世的,也可以是小众的。如若简简单单地只因这“奢侈”二字就给参与方扣上一顶大帽子,着实太过草率。(作者:王若竹)

编辑推荐

相关热词搜索:声誉

上一篇:朗净时代在广西海域安装海流计 助力广西北海海洋监测
下一篇:搜房网房天下谈楼市:上海第二大体量综合用地入市

分享到: 收藏